专家预测,未来10年内我国气体工业将保持15%左右的增长速度,到2016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。也就是说,工业气体这个为石油、化工等产业配套的行业,开始成为中国“朝阳产业”。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态势下,如何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,已成为业内的焦点。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国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行业发展要实施“七个化”战略,从三方面突破,呼唤一体化“龙头”的出现,以加快提升竞争力。
行业逐步浮出水面。
目前我国气体工业已形成较大规模,拥有生产、分装、销售及装备制造企业2700多家,有空分生产装置9800多套,其中超过6000立方米/小时的有400多套。孙国民介绍说,10多年来行业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:
空气产品现身市场。以前气体生产只是企业内部的一套装置,或是一个车间,随着生产规模扩大,逐步组建了气体分公司,产品除满足母公司需要外,还向市场提供液空产品。
大型空分装置实现国产化。国内涌现出杭氧、开封空分、四川空分等业内领先的企业。其中杭氧生产的6万立方米/小时成套设备,接近世界先进水平。
规模化延伸产业链。我国自出现数万立方米大型空分装置以来,实现了空气产品市场的低温槽车配送,推动了气体生产、分装、配送“一条链”发展。
化工成增长最快领域之一。在化工园区普遍建有气体公用工程,在扬子石化形成了10万立方米的空分能力,在上海化工区由法液空和美国普莱克斯公司联合建立了大型空分、制氢和制一氧化碳装置,实现管道化输送。今年上半年,神华集团与法液空签署建设2套9万立方米/小时,与杭氧签署建设4套6万/小时,与开封空分公司签署建设2套4.5万/小时空分装置,总能力达51万立方米/小时,这些装备都用于煤制油、煤制烯烃、煤制甲醇等项目。
“七个化”战略促发展
孙国民认为,尽管这些年国内气体工业得到长足发展,但与国际相比,还存在企业规模偏小、集中度过低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,为此,中国气协提出“七个化”发展战略,即“专业化、社会化、集约化、管网化、液态化、综合化、国际化”,并已在实践中取得实效,主要表现在:
一是与国际方面开展合作。杭氧与德国梅塞尔公司战略合作,把先进的成套设备出口到国外。为更好开展中外交流,由中国气协牵头,印度、韩国等国家气协参加的“亚太地区气体制造商协会”,也于9月5日签约。
二是空分企业所有制实现变革。在化工、钢铁行业,已有一批股份制或中外合资的空分企业,独立走向市场。民营气体企业发展更快,如上海盈德气体有限公司就拥有51万/小时的生产能力。
三是气体生产技术多样化。除低温法分离空气外,常温法制气也取得重大突破。西南院天一科技股份公司开发分子筛低压吸附技术,从煤气化的原料气或化工尾气中可大规模提炼出高纯度的一氧化碳、氢气和二氧化碳等;天津凯德实业公司以膜分离技术制氮,为油田提供了移动式制氮装备。
三方面突破呼唤“龙头”
我国正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七大基地,煤制油、煤制烯烃、煤制甲醇和二甲醚,都需要大量空分产品,这为工业气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孙国民认为,必须从三个方面突破,形成数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体化“龙头”集团企业,以加快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。
——实现企业强强联合。目前国内空分企业规模比国外小得多,由于产权涉及到跨行业,重组可能有困难,但实现联合完全有必要,也有可能。
——由装备制造公司承接空分项目。国外空分企业既做设备,又做空分生产,一旦拿下项目,就占领了一块永久的市场。而在我国,装备制造与空分生产两分离。如果由装备公司直接来承接项目,或者装备公司与生产公司联合起来投标,就能形成1+1>2的优势。
——争取投资性集团介入。空分是投资密集性行业,通过投资公司与空分公司的合作来推动行业做大,除争取国内项目外,也可走出去,到亚洲其他国家投资发展。
上一篇:高煤价下煤化工的近忧远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