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氧化碳制冷剂在中国市场应用难点
2017-12-15 11:42:07
中国的食品商超行业推广CO2制冷,一些最新的产品技术和产品已能够保证CO2在各种环境工况下高效运行,比如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多套喷射器系统正在运行测试。然而,相对于产品技术而言,人员培训更为紧迫,现在欧洲和主要市场关于CO2的培训正持续增加。CO2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,要大力加强普及培训工作。
食品零售业全球事业总监Matthiesen
Hans
Ole提到,在提高CO2系统安装商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上,比如,二氧化碳系统在安装过程中,压力较高,对系统管路的承压能力提出新要求。同时二氧化碳系统对水的要求也较高,国际上推荐二氧化碳的纯度为99.9%以上干燥度,水含量小于0.1%。这在实际的运行中是很有挑战性的,如若系统安装运转过程中除水不彻底,或者润滑油里存在含水问题等,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有酸出现,在碳酸基础上,会产生腐蚀性更强的酸,对系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,同样,也会面临水跟油反应的问题等等,这些问题可能以前从未碰到,只有当真正出现时才能逐渐积累经验。
二氧化碳制冷剂的成本远高于氨气制冷剂的成本,与普通的氟利昂制冷技术相比,在欧洲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成本要高出25%至30%,在中国要高出15%。虽然国际对推广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呼声很高,但国内还是进展缓慢。
食品零售业全球事业总监Matthiesen
Hans
Ole指出,加快中国CO2制冷的发展除了专业人员培训这个挑战外,成本顾虑也是一大问题。CO2系统的初投资较高。实际上初投资的大部分来自于先进的系统控制产品,能够大幅降低电费和维护费用,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,通常1年内可以收回投资。这就需要更多的市场宣传工作,强调节能降耗和提高总体利润的重要性。
从长远来看,在工业制冷领域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比氨系统、氟系统能效更高,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比相对应的氟利昂制冷系统效率高5%-10%;从安全、综合运行的经济性上来说,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无疑更具优势;就单单从工质方面来说,二氧化碳比氟利昂成本更低,更易获得,未来氟利昂的成本必将不断升高,二氧化碳将会是一种优质替代物。
所以说,企业单算成本经济账是不正确的,要从长远来看。企业在考虑成本的时候无非两个方面,一是造价可控,二是运行费用问题。尽管这套制冷系统造价略高,但是整体系统对于能效的有效提升和对人力成本的节省,以及安全维护成本的降低,对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。
欧洲Shecco公司驻日本业务发展经理Jan
Dusek则认为,中国发展二氧化碳制冷应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,“早期系统的成本通常会比较高,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定的补贴,日本就是通过这个政策,使其商超领域的CO2跨临界系统才得了快速发展。尽管培训和普及工作是个挑战,但未来方向是明确的——全球零售巨头都在投资于自然制冷剂。中国的商超和食品零售企业,可以直接登上CO2的快车,而不必重复投资于即将被淘汰的氟利昂制冷技术。”
热门推荐